馬某根等販賣毒品案-偽造資質(zhì)騙購麻醉藥品出售給販毒人員的,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
人民法院案例庫 入庫編號:2023-06-1-356-047
關(guān)鍵詞
刑事/販賣毒品罪/麻醉藥品/哌替啶/行為定性/主觀明知
基本案情
2017年2月,被告人馬某某經(jīng)與販毒人員共謀,通過偽造癌癥病人住院病案首頁、身份證件等資料,在甘肅省合水縣多家醫(yī)院辦理多張麻醉卡。馬某某持麻醉卡以每片0.4元的價格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杜冷?。?,再以每片13元的價格出售給販毒人員,并以給予一定報酬為誘惑,將麻醉卡提供給被告人段某某,讓段某某為其到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及發(fā)展下線。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間,馬某某及其直接或間接發(fā)展的下線被告人段某某、石某某、方某某、沈某某,多次采用同樣手段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均被馬某某加價出售給販毒人員。各被告人販賣哌替啶的數(shù)量分別為:馬某某744克、段某某328.4克、石某某124.6克、方某某36.7克、沈某某26克。
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法院于2022年7月13日作出(2022)甘1024刑初35號刑事判決:一、被告人馬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2萬元;被告人段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1萬元;被告人石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8000元;被告人方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5000元;被告人沈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二、對被告人馬某某非法獲利19.08萬元、被告人段某某非法獲利3980元、被告人石某某非法獲利5312元,均予以追繳,與隨案移送被告人方某某退交贓款4170元,被告人沈某某退交贓款2060元,均予以沒收,上繳國庫。宣判后,五被告人均提出上訴。甘肅省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22年10月17日作出(2022)甘10刑終218號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生效裁判認為,各被告人明知哌替啶是國家規(guī)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而騙購獲取后出售給販毒人員,其行為均已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馬某某、段某某販賣毒品數(shù)量大,石某某販賣毒品數(shù)量較大;方某某、沈某某多次販賣毒品,情節(jié)嚴重。在共同犯罪中,馬某某與販毒人員共謀,偽造資料辦理麻醉卡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積極發(fā)展、指使下線使用其提供的麻醉卡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并出售給販毒人員牟利,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應按照其所參與和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段某某、石某某、方某某、沈某某直接或間接受馬某某指使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片,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應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段某某、方某某有自首情節(jié),可依法從輕處罰。段某某、方某某、沈某某認罪認罰,可依法從寬處理。方某某、沈某某積極退贓,酌情從輕處罰。據(jù)此,依法對被告人馬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人民幣二萬元;對被告人段某某、石某某、方某某、沈某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七年、二年、一年九個月,并處數(shù)額不等罰金。
裁判要旨
持偽造資料辦理麻醉卡從醫(yī)院騙購哌替啶出售給販毒人員牟利的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其行為不但導致大量醫(yī)療用麻醉藥品流入涉毒渠道,還嚴重擾亂了藥品經(jīng)營管理秩序。綜合在案證據(jù),認定各被告人具有販賣毒品罪的主觀故意,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的共犯。對犯罪中起組織、指揮作用的主犯予以嚴懲;對具有從犯、自首、認罪認罰、積極退贓等法定、酌定從寬處罰情節(jié)的其他被告人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
關(guān)聯(lián)索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條、第26條、第27條、第64條、第67條、第34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2條、第4條
一審:甘肅省合水縣人民法院(2022)甘1024刑初35號刑事判決(2022年7月13日)
二審:甘肅省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22)甘10刑終218號刑事裁定(202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