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草草浮力影院|亚洲无码在线入口|超碰免频在线播放|成人深夜视频在线|亚洲美国毛片观看|69无码精品视频|精品有码一区二区|69式人人超人人|国产人人人人人操|欧美久久天天综合

網(wǎng)站首頁 律師查詢 法規(guī)查詢    合肥律師招聘    關于我們  
合肥律師門戶網(wǎng)
刑事辯護 交通事故 離婚糾紛 債權債務 遺產(chǎn)繼承 勞動工傷 醫(yī)療事故 房產(chǎn)糾紛
知識產(chǎn)權 公司股權 經(jīng)濟合同 建設工程 征地拆遷 行政訴訟 刑民交叉 法律顧問
 當前位置: 網(wǎng)站首頁 » 刑事辯護 » 刑事參考案例 » 正文
[第1006號]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債務的情況下,如何認定行為人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為性質
來源: 刑事審判參考   日期:2022-08-14   閱讀:

《刑事審判參考》(2014年第4輯,總第99輯)

[第1006號]羅某1、蔣某2非法拘禁案-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債務的情況下,如何認定行為人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為性質

節(jié)選裁判說理部分,僅為個人學習、研究,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二、主要問題 

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債務的情況下,如何認定行為人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為性質?

三、裁判理由 

(一)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債務的情況下,應當從被告人的真實故意出發(fā),認定行為人是否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本案審理過程中,對被告人羅某1、蔣某2的行為定性, 最關鍵的爭議點在于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侵吞賬款的情況下,能否認定被告人系為索取債務而對被害人實施非法拘禁及毆打等行為。一種觀點認為,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侵吞賬款,就應當認定被害人不存在侵吞賬款;另一種意見認為,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侵吞賬款,要根據(jù)被告人真實的意思,審查是否存在認識錯誤。如果被告人確實認為被害人存在侵吞賬款的,從有利于被告人和堅持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出發(fā),應當認定被告人是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 

我們贊同后一種意見。具體理由如下:

依據(jù)犯罪構成理論,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性質,應當綜合行為人的主觀犯罪故意和客觀犯罪行為兩個方面進行判定。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確實是為索取債務而扣押、拘禁他人的,即使債務關系難以查清或者根本不存在,只是行為人認識錯誤的,仍然應當認定行為人系為索取債務而實施非法拘禁行為。因為在此種情況下,無論債務是否真實存在,行為人主觀上是出于“索債”的目的而實施對他人的扣押、拘禁行為的,其沒有產(chǎn)生其他諸如勒索、搶劫犯罪中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從另一角度考慮,這種認定是從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則出發(fā)的, 符合刑法謙抑性的要求。

值得強調的是,在無法查清被害人是否存在侵吞賬款的情況下,從被告人的真實故意出發(fā),認定被告人是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并不意味著認定債務真實存在。即認定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內(nèi)容,不等于認定債務客觀上的存在。這一點務必要區(qū)分開來,否則被告人可能會基于這一認定反過來在附帶民事訴訟中提出反訴或者另行以索債為內(nèi)容提起訴訟。

在司法實踐中,索債型非法拘禁行為涉及的債務,主要存在以下幾種:

1. 合法債務。被告人與被害人存在合法的民事法律關系上的債權債務關系,被告人實施扣押、拘禁他人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追討自己的債務,但在進行私力救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用了非法途徑,具備了相應的犯罪構成,而轉化為刑事案件。對于此類行為,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非法拘禁罪,同時確認其主觀上的索債目的

2. 非法債務。被告人與被害人間存在債務,但該債務系賭債、高利貸或者嫖資等法律不予保護的非法債務,行為人為索取此類非法債務而實施扣。

3. 數(shù)額超過實際債務。被告人與被害人間存在合法或者非法債務,行為人為索取債務對被害人實施了扣押、拘禁行為,但行為人在追索債務的過程中,索取的債務數(shù)額大于實際存在的債務。此種情況下,應當從被告人的真實主觀犯意出發(fā)進行分析判斷。如果被告人的主觀目的是為了索取債務,而不是為了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其之所以超額索取,可能是在對債務范圍、數(shù)目的理解、認定上存在誤解、異議,其主觀惡性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那么仍然應當認定其行為構成非法拘禁罪,同時確認其主觀上的索債目的。反之,如果被告人以索取“債務”為名,實施綁架、毆打、拘禁他人的行為,以實現(xiàn)其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的, 則應按照其行為相應的后果,以綁架罪、搶劫罪等,予以定罪處罰。

4. 債權債務關系不明確的債務。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缺乏足夠的證據(jù)予以查清,從民事法律關系角度出發(fā),債權債務關系因被告人舉證不能而不存在;或者被告人的利益確實受到了損失,但該損失與被害人的言行并無明確的因果關系,雙方之間并不存在實際的債權債務關系:或者被告人與被害人之間實際上沒有債權債務關系,行為人誤認為被害人與之有債權債務關系。以上幾種情形,行為人主觀上均是為了索取“債務”對被害人實施扣押、拘禁等行為,因此仍然應當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處罰,同時確認其主觀上的索債目的。

本案中,被告人羅某1的行為性質就屬于以上第四種情形。羅某1因為懷疑王華某、陳仙某、潘巖某在管理其經(jīng)營的石渣生意期間,在賬目上造假侵吞款項,認為王華某侵吞了其 3 萬余元的貨款。為了向王華某等人索取該筆債務,羅某1遂與蔣某2等人將王華某、陳仙某、潘巖某三人強行帶上汽車,后在水庫廟邊對三人實施毆打等行為,非法限制王華某等人的人身自由 4 個小時左右。后來羅某1與王華某達成口頭協(xié)議,將自己欠王華某的 3 萬余元欠款與該 3 萬余元貨款相抵銷。綜合上述案情分析,羅某1主觀上確實是為了索要其自認為的“債務”而實施了非法拘禁及毆打等行為。該債務能否查清并不影響其主觀上的索債目的。蔣某2為幫助羅某1實現(xiàn)索債的目的,與羅某1一起共同實施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行為,亦應確認其主觀上的索債目的。 

(二)主觀上為索取債務而非法拘禁他人,構成犯罪的,應當以非法拘禁罪論處

索債型非法拘禁行為的定性,應當從犯罪構成的角度出發(fā),綜合犯罪動機、情節(jié)輕重、危害大小、拘禁時間長短等因素進行分析判斷。對于那些拘禁時間較短,沒有使用暴力或者侮辱、毆打行為或者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不作犯罪處理。如果行為情節(jié)嚴重,達到構成犯罪標準的,則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至于構成何種犯罪,應當根據(jù)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及具體的犯罪行為、犯罪后果等綜合判斷。在司法實踐中,索債型非法拘禁行為易與搶劫、綁架等行為發(fā)生混淆,只有準確認定各犯罪的構成要件,才能作出準確區(qū)分。

非法拘禁罪屬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犯罪,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地故意非法剝奪他人身體自由。就索債型非法拘禁行為而言,行為人實施扣押、拘禁他人等限制人身自由的非法方法, 目的是索取債務,可以當場取得也可以事后取得。搶劫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與財產(chǎn)權利的犯罪,行為人為了實現(xiàn)非法占有他人財產(chǎn)的目的,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方法,當場劫取他人的財物。而綁架罪是侵害他人人身自由權利的犯罪,為了勒索財物或滿足其他非法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而后以人質為籌碼向被綁架人的親屬勒索財物或者向有關方面提出非法要求。

搶劫罪與綁架罪在犯罪手段、犯罪客體等方面都較為相似。主要區(qū)別在于:第一,主觀方面不盡相同。搶劫罪中,行為人一般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實施搶劫行為:綁架罪中,行為人既可能為勒索他人財物而實施綁架行為,也可能出于其他非經(jīng)濟目的(如基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實施綁架行為。第二,行為手段不盡相同。搶劫罪表現(xiàn)為行為人劫取財物一般應當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具有“當場性”;綁架罪表現(xiàn)為行為人以殺害、傷害等方式向被綁架人的親屬或者其他人或者單位發(fā)出威脅,索取贖金或者提出其他非法要求,劫取財物一般不具有“當場性”。二者的關鍵區(qū)別在于是否“當場”,而且后者只能是向被綁架人的近親屬或者其他有關人員勒索財物;前者是直接迫使被綁架人交付財物,而不是向第三者勒索財物。 

普通的非法拘禁罪與搶劫罪、綁架罪有明顯的區(qū)別,認定上不存在爭議。然而,索債型的非法拘禁行為因為中間混雜了限制人身自由、暴力毆打以及索取債務等行為,使其在表現(xiàn)形式上出現(xiàn)與搶劫、綁架行為交叉的要素,從而為認定帶來困難。但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客觀行為上不要求索取財物的當場性,也不要求給付對象的確定性,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要求債務人直接給付,也可以要求債務人由其親戚朋友代為給付。在行為手段上,可能是單純地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也可能在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過程中實施毆打、侮辱、虐待或者捆綁等行為。

就本案而言,被告人羅某1、蔣某2的行為應當認定為非法拘禁罪。羅某1為了索取其內(nèi)心確認的債務,與蔣某2等人一起限制王華某等人的人身自由 4 個小時左右。而在此過程中,羅某1等人對王華某進行了毆打,并與王華某達成口頭協(xié)議,將其欠王華某的 3 萬余元款項與其懷疑的數(shù)目相當?shù)膫鶆諗?shù)額予以抵銷。該抵銷行為可視為羅某1索回了自己的債務,而非為勒索王華某的財物,其內(nèi)心沒有非法占有的故意。經(jīng)由上述分析,羅某1、蔣某2的行為在犯罪主觀、客觀方面均符合索債型非法拘禁罪的特征,應當以非法拘禁罪論處。

 
 
 
免責聲明
相關閱讀
  合肥律師推薦  
蘇義飛律師
專長:刑事辯護、取保候審
電話:(微信)15855187095
地址:合肥廬陽區(qū)東怡金融廣場B座37樓
  最新文章  
  人氣排名  
訴訟費用 | 誠聘英才 | 法律聲明 | 投訴建議 | 關于我們
地址:合肥廬陽區(qū)東怡金融廣場金亞太律所 電話:15855187095 QQ:314409254
信箱:314409254@qq.com 皖ICP備120017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