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的刑法學分析
近年來一些公眾人物的行為和言論,使得代孕產業(yè)曝光在公眾面前,引起輿論廣泛關注。那么商業(yè)代孕是否會觸犯刑法,以及刑法是否有必要對代孕進行規(guī)制,成為亟待思考的問題。
首先,代孕不屬于非法經營罪第(一)項規(guī)定的情形,人不能“物化”,更談不上對此專營、專賣等。也不屬于第(二)項、第(三)項規(guī)定的“文件”或“業(yè)務”,需要考慮的就是能否以第(四)項“其他”進行規(guī)制。非法經營應當有合法經營與之相對應,但并沒有所謂合法的“代孕市場”,因此也就沒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一說,進而不能以非法經營罪的兜底條款定罪。
代孕的行為最多只能理解為代孕媽媽“出租”自己的子宮一段時間,將“出租”理解為“出賣”有類推解釋之嫌;此外,有觀點認為部分代孕者同時提供卵子,對該卵子有“出賣”的行為。筆者認為卵子作為細胞,不能等同于“器官”,亦不能對“器官”作類推解釋。因此代孕媽媽沒有出賣器官,代孕機構也就不能構成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
有觀點認為,委托人與代孕機構“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實質是買賣人口。筆者認為,拐賣兒童侵犯的是兒童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使兒童脫離監(jiān)護,但恰恰相反,代孕媽媽將子女交給其父母,父母對代孕子女的監(jiān)護和控制是一個逐漸增強的過程,未侵犯拐賣兒童罪所保護的法益。
代孕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代孕在我國是不合法的行為,但現(xiàn)行刑法并沒有對代孕行為本身進行規(guī)制。當然代孕行為衍生出的遺棄、詐騙、故意傷害、非法行醫(yī)等行為,仍應按刑法定罪處罰。
實踐中,存在委托人棄養(yǎng)、代孕媽媽無力撫養(yǎng),則代孕子女被遺棄的情況。那么該行為是否構成遺棄罪呢?如果構成,是委托人還是代孕媽媽成為該罪主體呢?委托人作為基因父母,當然具有法定撫養(yǎng)義務;而對于代孕媽媽而言,因妊娠行為子女處于其控制和支配之下,代孕媽媽因而有對其撫養(yǎng)的義務。因此委托人和代孕媽媽均具有撫養(yǎng)義務,均有可能構成遺棄罪。此外,參與代孕的醫(yī)療人員可能構成非法行醫(yī)罪。在實踐中,大量存在的“假代孕”則有可能涉及詐騙罪。
那么,是否有必要新增罪名例如“代孕罪”“組織實施代孕罪”呢?筆者認為暫時無此必要。以其謙抑性和嚴厲性成為萬法的后盾,刑法不理會罕見之事。只有當某種法益侵害行為具有一般預防的必要性,而且根據(jù)現(xiàn)行刑法不能以犯罪論處時,才需要增設新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