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件著作權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
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和《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二條、第四條的規(guī)定,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著作權法所稱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是指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各項權利。
(一)計算機程序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zhí)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語句序列。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程序文本和目標程序文本視為同一作品。這就是說:
1、計算機程序可以在計算機等裝置內執(zhí)行;
2、指令是構成程序的最小單位,程序是由一系列的指令所組合,而指令是指計算機完成一個基本操作的命令;
3、程序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由計算機能接受的代碼編寫的二進制指令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目標程序;第二種是用某種符號或語句編寫的代碼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源程序。
計算機程序一般可分成兩大部分,即系統(tǒng)程序及應用程序。系統(tǒng)程序是指具有通用性強,能向用戶提供使用方便特性的軟件程序,例如操作系統(tǒng)、編譯系統(tǒng)及工具類軟件。應用程序除一些比較成熟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軟件程序外,大部分由用戶根據實際應用需要自行開發(fā)或者委托軟件程序員開發(fā)。
(二)計算機軟件的文檔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計算機程序的文檔是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以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guī)格、開發(fā)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文檔一般表現(xiàn)為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二、計算機軟件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規(guī)定,依法受到保護的計算機軟件作品必須符合下述條件:
(一)獨立創(chuàng)作
即受保護的軟件必須由開發(fā)者獨立開發(fā)創(chuàng)作,任何復制、抄襲他人的、并非自己開發(fā)的軟件不能獲得著作權。當然,軟件的獨創(chuàng)性不同于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一項程序的功能設計往往被認為是程序的思想概念,根據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概念的原則,任何人可以設計具有類似功能的另一件軟件作品。但是如果用了他人軟件作品的邏輯步驟的組合方式,則對他人軟件構成侵權。
(二)可被感知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當是固定在載體上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一種實際表達。如果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未表達出來不可以被感知,就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規(guī)定,受保護的軟件必須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如計算機硬件中固定在存儲器或磁盤、磁帶等計算機外部設備上,也可以是其他的有形物,如紙張等。
(三)邏輯合理
計算機運行過程實際上是按照預先安排不斷對信息隨機進行的邏輯判斷智能化過程。邏輯判斷功能是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因此,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件作品必須具備合理的邏輯思想,并以正確的邏輯步驟表現(xiàn)出來,才能達到軟件的設計功能。毫無邏輯性的計算機軟件,不能計算出正確結果,也就毫無價值。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7條的規(guī)定,除計算機軟件的程序和文檔外,著作權法不保護計算機軟件開發(fā)所用的思想、概念、發(fā)現(xiàn)、原理、算法、處理過程和運算方法。也就是說利用他人已有的上述方面開發(fā)自己的軟件,并不構成侵權。因為開發(fā)軟件所使用的思想、概念等均屬計算機軟件基本理論的范圍,是設計開發(fā)軟件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屬于社會公有領域,不能為個人專有。
對待如何界定著作權法對計算機軟件保護范圍上,學術界和實踐部門仍存在許多爭議。在實踐中如何區(qū)分計算機軟件的表達與軟件條例第7條規(guī)定不受法律保護的思想、概念、處理過程等部分,仍舊是一個難點。來源于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網(最高法院知產庭 蔣志培)
根據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和《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二條、第四條的規(guī)定,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著作權法所稱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是指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人或者其受讓者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各項權利。
(一)計算機程序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zhí)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語句序列。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同一程序的源程序文本和目標程序文本視為同一作品。這就是說:
1、計算機程序可以在計算機等裝置內執(zhí)行;
2、指令是構成程序的最小單位,程序是由一系列的指令所組合,而指令是指計算機完成一個基本操作的命令;
3、程序有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由計算機能接受的代碼編寫的二進制指令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目標程序;第二種是用某種符號或語句編寫的代碼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程序叫源程序。
計算機程序一般可分成兩大部分,即系統(tǒng)程序及應用程序。系統(tǒng)程序是指具有通用性強,能向用戶提供使用方便特性的軟件程序,例如操作系統(tǒng)、編譯系統(tǒng)及工具類軟件。應用程序除一些比較成熟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軟件程序外,大部分由用戶根據實際應用需要自行開發(fā)或者委托軟件程序員開發(fā)。
(二)計算機軟件的文檔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計算機程序的文檔是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化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以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guī)格、開發(fā)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文檔一般表現(xiàn)為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二、計算機軟件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條件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規(guī)定,依法受到保護的計算機軟件作品必須符合下述條件:
(一)獨立創(chuàng)作
即受保護的軟件必須由開發(fā)者獨立開發(fā)創(chuàng)作,任何復制、抄襲他人的、并非自己開發(fā)的軟件不能獲得著作權。當然,軟件的獨創(chuàng)性不同于專利的創(chuàng)造性。一項程序的功能設計往往被認為是程序的思想概念,根據著作權法不保護思想概念的原則,任何人可以設計具有類似功能的另一件軟件作品。但是如果用了他人軟件作品的邏輯步驟的組合方式,則對他人軟件構成侵權。
(二)可被感知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當是固定在載體上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一種實際表達。如果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未表達出來不可以被感知,就不能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規(guī)定,受保護的軟件必須固定在某種有形物體上,如計算機硬件中固定在存儲器或磁盤、磁帶等計算機外部設備上,也可以是其他的有形物,如紙張等。
(三)邏輯合理
計算機運行過程實際上是按照預先安排不斷對信息隨機進行的邏輯判斷智能化過程。邏輯判斷功能是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因此,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計算機軟件作品必須具備合理的邏輯思想,并以正確的邏輯步驟表現(xiàn)出來,才能達到軟件的設計功能。毫無邏輯性的計算機軟件,不能計算出正確結果,也就毫無價值。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7條的規(guī)定,除計算機軟件的程序和文檔外,著作權法不保護計算機軟件開發(fā)所用的思想、概念、發(fā)現(xiàn)、原理、算法、處理過程和運算方法。也就是說利用他人已有的上述方面開發(fā)自己的軟件,并不構成侵權。因為開發(fā)軟件所使用的思想、概念等均屬計算機軟件基本理論的范圍,是設計開發(fā)軟件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屬于社會公有領域,不能為個人專有。
對待如何界定著作權法對計算機軟件保護范圍上,學術界和實踐部門仍存在許多爭議。在實踐中如何區(qū)分計算機軟件的表達與軟件條例第7條規(guī)定不受法律保護的思想、概念、處理過程等部分,仍舊是一個難點。來源于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網(最高法院知產庭 蔣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