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機關: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含國務院法制局)(已撤銷)
發(fā)文字號:國法秘政函〔2009〕5號
公布日期:2009.01.06
施行日期:2009.01.06
時效性:現(xiàn)行有效
效力位階:行政法規(guī)解釋
國務院法制辦對《關于〈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國法秘政函【2009】5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你廳《關于〈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有關問題的請示》〔人社廳函【2008】421號)收悉。經(jīng)研究,現(xiàn)函復如下:
一、《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的“職工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沒有限定必須是同一單位,因此,既包括職工在同一單位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職工在不同單位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
二、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的"累計工作"時間,是指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的“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從事全日制工作的時間。
國務院法制辦秘書行政司
二〇〇九年一月六日
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有關問題的請示(人社廳函【2008】421號)
國務院法制辦秘書行政司: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頒布實施以來,對維護廣大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調(diào)動職工工作積極性,起到了有力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地方反映,對其中個別條款需要進一步明確,以更好地操作和執(zhí)行。為此,特向你們請示如下:
一、關于條例第二條中規(guī)定的“職工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如何理解。是僅限于職工在同一單位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還是包括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連續(xù)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
二、關于條例第三條中規(guī)定的“累計工作年限”如何理解。是指職工的全部工作經(jīng)歷(包括自主創(chuàng)業(yè)、靈活就業(yè)),還是指職工按照國家規(guī)定可以計算為工齡的工作時間。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適用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發(fā)布部門】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含國務院法制局)(已撤銷)【發(fā)文字號】國法秘復函[2008]375號【發(fā)布日期】2008.09.18【實施日期】2008.09.18【效力級別】行政法規(guī)解釋
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你辦《關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適用問題的請示》(皖府法[2008]46號)收悉。經(jīng)研究并征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意見,答復如下:
請示中反映的職工李某從單位宿舍至其父母家的情形,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guī)定的“在上下班途中”。
二00八年九月十八日
附件:關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適用問題的請示(皖府法[2008]46號)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我省六安市法制辦公室就一起工傷認定行政復議案件來文請示,該案件基本情況:李某系六安市城區(qū)某公司職工,未婚。2007年6月18日晚,李某上夜班,6月19日凌晨3點多鐘下班。李某下班后,先回單位為其安排的宿舍,因其6月19日白班輪休,單位又口頭通知端午節(jié)放假半日,遂駕駛摩托車回六安市舒城縣南崗鎮(zhèn)父母家中(即李某戶籍所在地)。19日凌晨4點多鐘,在路途中,李某駕駛的摩托車與一小貨車相撞,李某受重傷。經(jīng)公安交警部門認定,貨車駕駛員承擔交通事故全責。2007年12月,李某向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2008年3月,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李某系下班途中遭受車禍,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之規(guī)定認定李某屬于工傷。李某就職的某公司不服,申請行政復議,認為李某已回到單位為其安排的宿舍,其下班行為已經(jīng)完成,下班后再回父母家,途中受到的傷害不應是在下班途中發(fā)生的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在案件復議審理中,六安市政府法制辦就李某遭受交通事故時是否屬下班途中、其傷害能否認定工傷向我辦請示,針對請示事項,我們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李某不是在下班途中受到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主要理由是:(1)李某父母家是其戶籍所在地但不是其經(jīng)常居住地。自2005年8月李某進入某公司后就住在公司安排的職工宿舍,截止事故發(fā)生之日,李某住職工宿舍近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規(guī)定“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第5條規(guī)定“公民的經(jīng)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因而本案件中公司安排的職工宿舍為李某的經(jīng)常居住地。(2)李某的戶籍所在地不符合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上下班途中受傷認定工傷問題的復函》(勞社秘[2004]222號)中關于居住地的解釋要求。該復函規(guī)定:“行程路線是指工作地點與居住地點間相對合理路線,居住地點包括單位提供的住地和本人常住地,或與上述住地同一城區(qū)的臨時居住地”。李某的戶籍所在地既非單位宿舍,也非其常住地,也不是同一城區(qū)的臨時居住地。(3)李某從工作的車間到職工宿舍的路途是下班路途。本案件中李某回到職工宿舍,應視為其已經(jīng)安全回到經(jīng)常居住地,下班行為已經(jīng)完成。(4)李某從經(jīng)常居住地回戶籍所在地,與下班路途是兩回事,兩地之間的路途不能視為下班路途。另一種意見認為李某是在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主要理由是:(1)李某未婚,戶口與父母在一起,其戶籍所在地即為住所地,是其節(jié)假日居住地。(2)安徽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上下班途中受傷認定工傷問題的復函》(勞社秘[2004]222號)中規(guī)定:“行程路線是指工作地點與居住地點間相對合理路線,居住地點包括單位提供的住地和本人常住地,或與上述住地同一城區(qū)的臨時居住地”。李某從職工宿舍回住所地(節(jié)假日居住地),可視為其下班后回居住地點。(3)6月19日當日是端午節(jié),李某工作的車間通知放假半日,李某回住所地與父母團聚,其行程路線具備合理性。因上述問題的認定涉及對行政法規(guī)《工傷保險條例》相關條款的認識和解釋,特此請示,盼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