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機關最高人民法院
發(fā)文日期2007年06月15日
時效性現(xiàn)行有效
施行日期2007年06月15日
效力級別司法文件
在全國法院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jié)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2007年6月15日)
一、 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和政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們這里所講的刑事大案要案,主要是指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案件、重大職務犯罪案件和重大涉外刑事案件等。這類犯罪案件一般來講或是案情重大,或是被告人原任職務重要,或是案情敏感,而案件的處理結果對國家安全、政權鞏固和社會穩(wěn)定以及對外關系可能產生重要影響。這類犯罪案件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破壞性強,危害性大,社會各界、國內外輿論高度關注,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各級人民法院務必牢固樹立國家意識、政權意識和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從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國家政權、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高度,增強做好刑事大案要案審判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加強和改進刑事大案要案審判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第一,要把維護國家安全、政權鞏固和社會穩(wěn)定作為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第一位的政治責任。
社稷穩(wěn)固,蒼生幸福;社稷危亡,生靈涂炭。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生存發(fā)展的根本條件,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政權問題,社會穩(wěn)定是關系全局的大事。沒有國家的安全,沒有穩(wěn)固的政權,沒有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都會成為泡影。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要求:“要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堅決防范和打擊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有效防范和應對來自國際經濟領域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p>
人民法院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下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過司法手段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職能部門,承擔著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人權、維護穩(wěn)定的重要職責,承擔著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神圣使命。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大案要案的審判工作,是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客觀需要,也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面對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勾連聚合、策劃恐怖活動、插手人民內部矛盾等日趨復雜的斗爭形勢,各級人民法院務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政權意識,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樹立國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高度重視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審判工作,保持對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從事間諜犯罪、恐怖犯罪和邪教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務必做到依法堅決懲處,絕不手軟。
第二,要把審理好貪污賄賂瀆職犯罪作為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迫任務。
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這是黨的根本宗旨,腐敗分子卻反其道而行之,變公仆為蛀蟲。貪官不除,難以立黨;污吏不除,難以治國;腐敗不除,難以安民。人民群眾最痛恨的是貪官,最痛心的是腐敗。因此,腐敗最容易引起人民群眾的公憤,反腐敗斗爭是一件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三代領導集體都作出過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戰(zhàn)略高度,進一步強調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提出了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判斷形勢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發(fā)揮審判職能、打擊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重要指針。
人民法院作為掌握評判是非、生殺予奪權力的司法機關,擔負著懲處腐敗分子、清理害群之馬的重要職責,是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力量。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決心,要通過人民法院對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定罪量刑來體現(xiàn);人民群眾懲治腐敗的愿望,要通過人民法院對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的定罪量刑來實現(xiàn)。各級人民法院貫徹黨中央關于反腐敗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依法從嚴懲處貪污賄賂瀆職犯罪分子,既是履行 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也是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的現(xiàn)實需要。近十年來,我們審理了不少大案要案,共審判了四十多名省部級領導干部貪污賄賂等腐敗犯罪案件,并對其中三名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處并執(zhí)行了死刑,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有力地推動了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進行,極大地彰顯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尊嚴,也在國際上樹立了嚴懲腐敗的法治形象。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來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犯罪數(shù)額越來越高,牽扯面越來越廣,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對于這類犯罪分子,我們要深入貫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積極按照預防懲治并重的要求,嚴格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不管他們職務多高、權力多大,堅決依法懲處,絕不偏袒;在定罪量刑時,要考慮他們的犯罪數(shù)額,也要充分考慮其他的犯罪情節(jié);對于罪刑極其嚴重、情節(jié)極其惡劣、社會影響極大,嚴重危害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犯罪分子,必須依法嚴厲懲處,形成震懾力量,依法推動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
第三,要把審理涉外、涉港澳臺、涉僑刑事案件作為彰顯我國法治文明進步的重要工作。
外事無小事。涉外、涉港澳臺、涉僑刑事案件高度敏感,關系到國際政治斗爭和國家對港澳臺的工作方針及僑務政策,關系到對外法治形象。這類刑事案件審理過程和審判結果往往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稍有不慎就容易成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攻擊我國人權狀況的口實,損害我國法治、文明的國際形象。因此,依法慎重、穩(wěn)妥地處理這些案件,對于維護我國司法主權,服務外交工作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國際戰(zhàn)略的中心目標是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堅持首先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己發(fā)展起來。在處理涉外刑事案件時,既要嚴格遵循法律規(guī)定,也要適當考慮外交大局,考慮被告人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雙邊關系、判決結果對外事交往的影響;既要嚴格執(zhí)法,公正辦案,又要講究方法,運用策略,三思而行,慎重下判,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這既是落實 憲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規(guī)定,加強刑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我國積極履行《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要求,贏得國際人權領域斗爭有利地位,彰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不斷走向文明與進步的需要。
總之,刑事大案要案審判工作事關國家安危,事關社稷穩(wěn)固,不可不慎。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方法歷來有一條,就是抓關鍵,以中心環(huán)節(jié)帶動全局。抓住影響大、震動大、效果大的刑事大案要案,就抓住了刑事審判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就能夠帶動刑事審判工作的全局。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務必要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擺正刑事大案要案在審判工作的重要位置,妥善處理好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與其他刑事審判工作的關系,加強領導,統(tǒng)籌協(xié)調,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健康順利發(fā)展。
二、 充分運用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全面提高審理刑事大案要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刑事大案要案往往牽扯面廣、情況復雜、社會關注。從公眾的角度看,社會主義法治是不是有權威,打擊犯罪是不是有力度,懲治腐敗是不是“動了真的,來了硬的”,人民群眾往往更加看重刑事大案要案的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因此,在媒體輿論的聚焦下,在“從重從快”的社會呼聲甚至“民憤極大”的影響下,法官要真正做到“三尺平臺決百訟,一紙判決安萬民”,的確需要相當?shù)恼沃腔酆头芍腔?。所謂政治智慧,就是具有高度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感性,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牢牢把握鞏固社會主義政權這個大目標,善于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分析、解決審判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把講政治的要求貫徹到法律適用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所謂法律智慧,就是以忠于法律、服從法律、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作為宗旨,善于依照法律辨析判斷、權衡取舍的能力、方法和技巧。具體到刑事大案要案審判來說,就是分清輕重緩急,正確區(qū)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認真貫徹“一要堅決,二要慎重,務必搞準”的方針,做到定罪準確、程序合法、證據(jù)確實充分、量刑適當。